一年刷光50万养老钱,如何解救困在直播间的老人 | 新京报快评
网络直播节目越来越深入普通人生活,一些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。比如,不少老人被“困”在直播间,就引发了担忧。
据《法治日报》报道,上海受访者张剑的父亲退休后便迷上了直播,在女主播的教学下,平时跟人打字聊天都费劲的父亲竟完全掌握了直播打赏的方法。在女主播的“甜言蜜语”下,一年内,父亲竟心甘情愿地刷光了50万元的养老钱。
据张剑反映,像这样沉迷直播和打赏主播的老人不在少数,为了维权,他们甚至建立起了一个“受害家属群组”。群里不仅有老人花光存款疯狂网购、打赏,还有老人为此借了网贷。
如何“解救”困在直播间的老人,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。
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
老年人在直播间遭遇的困境,核心在于两个事实。
其一,目前网络直播打赏、直播带货作为一种商业模式,其存在是合规合法的。它本身并无原罪,同时又有大批普通人依赖其生存与就业,对于社会而言,它可以提供内容服务、商业服务和情绪价值,产业上下游与社会经济紧密关联,不可能一禁了之。
其二,根据民法典的规定,一般情况下,老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,包括实施打赏行为、购物行为,如直播过程中并不存在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,其打赏和消费都是有效的,主播和平台也没有协助退回打赏的义务。
一边是确实有大量老人作为弱势群体被“困”在直播间,一边又看起来救助无途,这实际上反映出人类进入网络社会后所遭遇的一个新问题。本来已经是弱势群体的老人,正在网络时代变得更为弱势,但全社会针对老年群体的相关保护却没有跟上。
事实上,老人在直播间里所遭遇的困境,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。比如,当移动支付、线上点单、扫码乘车等数字化科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深度融合,互联网变得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,人们享受数字时代方便快捷的一切时,老年群体的集体脱节也成为一种事实。
就算在老人平均素质较高的一线城市,去各个银行窗口看看也会发现排长队的都是老年人。他们都在为不会使用网上银行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。类似的坐公交地铁、去医院看病等日常行为中,老人都可能因遭遇数字门槛而茫然无措,尤其是那些来自小地方或农村的老人。
与上述情况相比,在手机上、在直播里与网络世界接轨反而成了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捷径。没错,他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,但开启的却是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。
在现实中,子女都没什么耐心教老人上网,但主播却会亲切的指点。就像张剑所说,“以前父亲对这样的刷礼物之类的操作并不熟悉,他告诉我,是主播教会他怎么充值、怎么刷礼物。我父亲对这位主播可以说是言听计从。”
这就形成一种矛盾的现状,大家都知道在数字时代不能让老人掉队,应该支持老人接触互联网、利用互联网,但同时,很多子女又因为担心老人在网上上当受骗而不支持老人上网、抗拒教老人上网。
事实上,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,通过把老人屏蔽在互联网之外进行保护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,最终反而是把指导上网的权力交给了主播或者其他陌生人,带来了更多风险。
直播间脱困的根本之道
归根结底,无论是老人不会上网,还是上网受骗,最终都是绊倒在“数字鸿沟”上。
从这个角度讲,要“解救”困在直播间的老人,首先还是应该从帮助老人接轨数字时代着手,从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,解决出行难、就医难开始,逐渐引领老人接触更广阔的网络世界。当老人的视界变得开阔,就相对难于被困在直播间里。
很多老人在直播间里被主播洗脑,并不是因为他们老糊涂,而是因为“单纯”的他们一上来就迎面遇到了互联网世界的“高阶套路”。因此,帮助老人在网络世界里逐步成熟是根本的解决之道。
这是亲属的责任,更是社会的责任,社会有必要准备相关的内容或者类似的课程针对老年群体主动传播。
比如,早在2020年12月,四川成都市一家老年大学就曾开设公益讲堂,为老年群体普及智能手机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,讲师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软件在网上购物。
这类课堂可以更广泛的在各地开展,尤其是相关的网络平台、直播平台理应承担更多教育义务,包括利用AI和算法向老年群体定向推算相关内容。当上网老人整体成熟起来,大部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另外,主播接受老人打赏虽不违法,但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目的,直播平台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比如通过技术对直播间进行监测,如果某个直播间接受老人打赏比例畸高,则予以重点监控,其中一旦发现违规诱导环节则予以重罚。长此以往,那些专门吃老年人打赏这口饭的主播势必难以生存。
最后,保护加入“网络冲浪”的老人,子女亲属是第一道防线。部分老人沉迷网络、迷恋主播,很大原因是出于摆脱老年生活的孤独、寂寞、迷茫等负面情绪,如果子女亲属能够日常多陪伴、多纾解、多沟通,相信必然会大大有利于老年人从网上“脱困”。
撰稿 / 信海光(媒体人)
编辑 / 迟道华
校对 / 李立军
高空抛物致死案核准死刑,法律没有任何宽宥余地 | 新京报快评
欢迎投稿: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